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今日资讯 > 文章 当前位置: 今日资讯 > 文章

八桂古代清官廉吏|陈尧叟:植树凿井心存民生

时间:2022-03-16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不详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  北宋官员陈尧叟在做广南西路(今广西一带)转运使的一段时间里,引导百姓凿井植树、弃巫求医、种苎麻,给广西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福祉。

  宋真宗咸平初年(998),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。广南西路属岭南地区,范围大概是今天的广西一带。宋朝时,这里还相当闭塞,风气未开化。群众风俗落后、迷信猖獗,巫医盛行,加之缺医少药,有病便视为“山瘴之气”作祟,听巫师摆布,宁烧香拜神也不寻医服药。陈尧叟学过医,他开始以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,打击巫医神汉的欺诈,教育百姓摆脱蒙昧。转运使衙门发出布告,大力向百姓宣传信巫不信医的危害,以事实批驳、揭露巫医的欺诈行为,并取缔巫医在民间的一切活动。与此同时,在安乐寺(后改为天宁寺)南建“医灵堂”,推广医药,深入民间收集中药验方,编成《集验方》,又在桂州驿请匠人将验方刻在石上,竖立在交通要道,让民众抄录推广。官府还到外地招请郎中,配制汤药,低价或者免费向贫困家庭提供医药救助。许多人因此得救了。为使百姓能长期摆脱疾病折磨,陈尧叟大力培训本土医生,满足当地百姓防病治病需要。这些措施对长期饱受疫病摧残的山区百姓十分有效。

  陈尧叟重视改变环境来防病治病。广南西路到处是石漠石山,甚至有方圆数里难见树荫的,那里是暑热之地,天气特别闷热。于是陈尧叟发动百姓上山种树,植树造林,改善自然环境。这里不但医药条件差,连饮水等条件也差,常常出现有人暑天在户外活动中暑,甚至渴急生病致死的情况。而广西人当时还不知道打井,饮用水主要用下雨时积水与河沟山塘存水,很不卫生。陈尧叟到任后还从外地请人来传授打井技术,帮助当地群众凿井。如此几年,广西的荒山都被森林覆盖了,各地有了清洁的水井,既改善了气候,又保持了水土。人们饮用井水,改变了卫生条件,百姓的疾病也大大减少了。

  陈尧叟还下令,只要是常有人行走的大道,每隔二三十里就要修建一座凉亭,使路人短暂歇息时能避雨、遮阳。夏天,还规定亭里要设有盛茶水的缸和饮水的碗勺,茶水由附近的村民轮流供给。此举极大地方便了过往的行人、客商和长时间在烈日暴雨下煎熬的劳动者。出行条件改变了,因天热患病的人也大大减少了。长久弥漫在广西上空的瘴气开始散去。瘴疠不再那么恐怖。

  陈尧叟离京赴广西上任时,有同僚送了他一首《送陈尧叟赴广西漕》:“怜君将命拜新恩,送别都门亦断魂。雨歇佳林秋更暖,瘴连梅岭日多昏。”

  陈尧叟到广西几年后,另一位好友感慨他对广西的改变,又写了一首《送陈尧叟》:“马困炎天蛮岭路,掉冲秋雾瘴江流。辛勤为国亲求病,百越中无不治州。”

  从这两首诗对广西描写的对比,便可看出陈尧叟对广西变化的贡献。

  陈尧叟还在广西时,朝廷下旨号召全国种植桑树和枣树。但陈尧叟通过实地调研考察,发现广西多是石山,土瘦泥薄,不适合种桑种枣,却十分适合栽种苎麻,种苎麻十年一种,一年三收,可用来纺纱织布。过去这里的夏布很便宜,老百姓家虽然都织得很多,也很缺钱花,却很少拿到市场上卖。然而,布帛却是国家十分紧缺的军需物资,任何时候都需要百姓大量生产。于是他向明廷上书:建议朝廷让广西改种苎麻,收成之后织成夏布,由国家统一收购,供应给军队使用。这既有利于国防建设,百姓也可得到较大实惠。陈尧叟既注重实际,又有创新意识,得到宋真宗的赞赏。这样,本来产于北方的苎麻,开始在南方推广开来。一直沿袭到今天,苎麻还在广西各地广泛种植。

  广南西路南边是交趾,交趾即今越南北部。当时宋期一些杀人、放火、抢劫、犯了滔天大罪的人逃到交趾,交趾王黎桓把这些人收留下来,让他们做海盗经常到宋的边境骚扰百姓。宋朝官员也将交趾国逃来的罪犯隐匿起来,让他们去交趾边境骚扰百姓。陈尧叟认为这样做对两国都不利,他责成地方官将交趾逃到宋朝境内的罪犯全部遣送回交趾。交趾王黎桓受到感动,把宋朝逃到交趾的罪犯也全都抓起来遣送回宋。于是双方边境都安宁了,宋和交趾的关系也和睦友好起来。(南宁市青秀区纪委监委)

上一篇:桂林: 以“长牙带电”监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
下一篇:崇左:劲吹廉洁家风助推清廉家庭建设

联系《中南新闻网》 | 关于《中南新闻网》
京ICP备09087534号  |   QQ:663924333  |  地址:www.027.cyou  |  电话:010-86753111  |